【健康一夏】孩子挑食、长得慢?该查微量元素吗?

发布日期:2025-05-13 浏览量: 632次

  阳光炽热,万物蓬勃生长,在这个活力满满的夏季,我们特别推出【健康一夏】栏目,专注于探讨夏季健康话题,与您一同分享夏日里保持健康生活的小知识,助力您清爽、舒适地度过炎炎夏日。


图片
图片


在儿科门诊经常遇到这样的家长:医生啊,我孩子不好好吃饭,查个微量元素吧?或者是这样的:医生啊,我孩子不长个啊,查个微量元素看看吧!

是的,很多家长会来门诊要求完善微量元素的检查,原因多是孩子不吃饭,吃饭不香,不长个。那么什么是微量元素检查,都查哪些指标,出现什么样的症状时需要完善检查呢?今天由淄博市第一医院儿科主治医师李苗科普儿童微量元素检测。

儿童微量元素检测通常包括:必需微量元素和有害重金属两大类,主要用于评估体内微量元素的水平,帮助判断是否存在缺乏或过量,从而指导营养补充或干预。具体项目可能因医院或检测方法有所不同。以下是常见的检测项目及其主要意义: 

1. 必需微量元素(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,评估营养状况)

• 锌(Zn):影响免疫力、生长发育、味觉和伤口愈合。缺乏可能导致食欲减退、免疫力下降、生长发育迟缓。

• 铁(Fe):与血红蛋白合成相关,缺乏可能导致贫血、注意力不集中、易疲劳。

• 钙(Ca):骨骼和牙齿发育的关键元素,也影响神经肌肉功能。长期缺乏可能影响身高增长。

• 镁(Mg):参与能量代谢、肌肉和神经功能。异常可能影响健康。

• 铜(Cu):促进铁吸收,影响造血和免疫功能。异常可能影响健康。

• 硒(Se):抗氧化作用,支持甲状腺和免疫系统。 

2. 有害重金属(过量可能危害健康)

• 铅(Pb):神经毒性,过量可能损害神经系统,影响智力发育,尤其需关注儿童铅暴露。

• 镉(Cd):长期积累可能损害肾脏和骨骼。

• 汞(Hg):主要来自某些鱼类或环境污染,影响神经系统。

• 铝(Al):过量可能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(但争议较大)。 

        3. 其他可能检测的元素

• 锰(Mn):参与代谢,但过量可能影响神经系统。

• 铬(Cr):与糖代谢相关,但检测较少。

• 碘(I):通常单独检测(如尿碘),评估甲状腺功能。

另外,某些症状(如多动、发育迟缓)可能与微量元素异常相关,检查可辅助排查原因。 

具体的检测方法有以下三种方式:

• 血液检测(指尖血/静脉血):较常用,反映近期体内水平。

• 头发检测:可反映长期暴露情况,但易受污染影响准确性。

• 尿液检测:常用于重金属(如铅、镉)排泄评估。

还要注意动态监测,因为单次结果可能受饮食、检测方法影响,所以需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。

那我们知道了微量元素检测,这么有用,是不是所有的宝宝都需要做这项检查呢,答案肯定是不需要的。专家们认为健康儿童无需常规筛查,应在有症状或高风险时检查。以下是它的适应症:

• 长期挑食、营养不良。

• 发育迟缓、免疫力低下。

• 疑似重金属暴露。

• 特殊疾病(如地中海贫血、慢性腹泻)。

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检查和干预,避免过度依赖检测结果。

另外,家长们还要注意:

• 避免盲目补充营养素,如过量补钙可能影响铁、锌吸收。

• 要针对性调整饮食或使用补充剂。


结语:

  1. 并非所有儿童都需要检测,一般建议有症状(如发育迟缓、贫血)或高风险(如铅暴露)时进行。

  2. 不同医院检测项目可能不同,建议根据医生建议选择。

  3. 单次结果仅供参考,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,必要时动态监测。

  4. 如果有具体需求(如怀疑铅中毒或锌缺乏),可咨询医生选择针对性检测。

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哦,微量元素检测并非常规体检项目,通常在有特定症状或疾病风险(如营养不良、慢性病、吸收障碍等)时才建议检查。医师会根据症状(如贫血、免疫力低下、发育迟缓等)判断是否需要检测。 微量元素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(饮食、代谢、药物等),非专业人士可能误解数据。医师会结合其他检查(如血常规、肝功能)综合评估,而非仅凭单一指标下结论。  

若结果异常,医师会给出针对性建议(如调整饮食、补充剂或治疗原发病),避免自行补过量导致中毒(如铁、锌过量)。所以,如果家长们怀疑微量元素缺乏或过量,一定要先咨询医师或注册营养师,而非自行要求检测。盲目补充可能掩盖潜在疾病或引发新问题。

图片

作者简介

图片
图片

李苗,儿科主治医师,自2006年毕业一直在淄博市第一医院儿科工作。擅长儿童常见病、多发病的诊治。

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