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5-08-20 浏览量: 50次
·我是医生·
前言
为庆祝第八个中国医师节,展现我院医师风采,宣传科、医务科联合推出《我是医生》栏目,讲述医师个人从医故事、感悟、典型病例诊疗过程等,突出医师在救死扶伤过程中的责任与担当,展现医者仁心的精神风貌。
本期推出的是神经内科于奎营的《医生,我的信仰》。
2011年,我正式成为淄博市第一医院的一名神经内科医生。那时,我对这份职业的理解,还停留在书本上“救死扶伤”的抽象概念。时光荏苒,十几年一晃而过。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,我在临床一线不断历练成长。如今停下脚步回望,试图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总结过去,却发现难如登天。这十几年来,是日复一日的查房、坐诊、手术;经手的病患不计其数,内心的感悟五味杂陈——有起死回生的成就感,也有治疗失败的挫败感;有面对某些疾病束手无策的无力感,亦有遭受误解时的委屈与愤怒。然而,我从未对选择从医之路有过一丝后悔。时间越长,我越来越感受到白大褂的重量——它不仅是一件衣服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坚守,一种不容推卸的责任。
神经内科的疾病往往来势汹汹:脑梗死、脑出血、重症肌无力危象……每一场救治都在与时间赛跑。记得2019年秋天的一个凌晨三点,电话铃声骤然划破寂静。我揉了揉酸涩的双眼,迅速抓起听筒:“急诊患者,65岁男性,突发左侧肢体无力2小时,NIHSS评分16分!”电话那端的声音急促而清晰。十分钟后,我已站在患者老张的床前。显示屏的冷光下,他显得格外苍白。他的妻子紧紧攥着他的右手,眼里噙着泪水:“医生,我老伴平时身体很好的,怎么突然就……”她的声音颤抖不止。我一边轻声安慰,目光却紧锁在屏幕上——右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,典型的急性大血管闭塞征象,致死致残率极高。“需要立即进行取栓手术!每延迟一分钟,就会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。现在是黄金时间窗,我们一定尽全力。”二十分钟后,手术室里,导管在脑血管中穿行的影像清晰投映在屏幕上。麻醉师、介入技师、介入护士、手术医生各司其职,通力配合。我全神贯注,手中导丝小心翼翼向前推进。终于,在第二次尝试后,取栓支架成功捕获并拉出了那枚致命血栓。当造影显示血管完全再通的那一刻,手术室内所有人都长舒了一口气。术后第二天查房时,老张已经能够笨拙地抬起他原本瘫痪的左臂。尽管动作还不协调,但他脸上绽放的笑容,瞬间驱散了所有的疲惫,那一刻,一切都值得。
神经内科,急症重症便是家常便饭。这样刻骨铭心的夜晚,在我短暂的职业生涯中已不知经历了多少次。这样的夜晚,我和同事们一起忙碌、一起揪心、一起欢呼、互相鼓励。我们深知,面对的不只是复杂危重的疾病,更是患者宝贵的人生和一个家庭的全部悲欢。一个决策,可能就此改变一个家庭的航向。然而,医学亦有它的疆界与遗憾,我们无法治愈每一位病人。我们能做的,是拼尽全力,减轻他们的痛苦;是在疲惫和无奈时,依然选择对生命的承诺——永不轻言放弃。
我是医生。这,是我的职业,更是我心中坚定的信仰。在这条路上,我曾疲惫,也曾迷茫,但从未后悔。因为,当患者将生命的重托交付于我手的那一刻,我便肩负起了一项最为神圣的使命——用专业守护健康,用仁心温暖生命。
供稿科室:神经内科